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2007年12月4日 星期二
戴芒果花的大溪地姑娘
戴芒果花的大溪地姑娘
說明:高更被大溪地姑娘的古典美、姿態和風度所迷住。他想要設法在自己的畫中抓住女性的魅力,突出姿態,使之更富有表情。
心得:《戴芒果花的大溪地姑娘》這幅畫,讓我感覺到旺盛的生命力,雖然有點變態的感覺,但是用藝術的眼光看,就會隱隱約約感覺到一種幸福的感覺喔!
圖片來源:
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9_1000/painter-wt/gauguin/gauguin-05.htm
不列塔尼的風景
不列塔尼的風景
《不列塔尼的風景》是高更返回法國時所創作的。這一幅作品在表現是延續他在大溪地時的線條和色彩。他將法國鄉下風光以熱帶的強烈色彩,紅色、綠色的對比來作表現。讓整幅作品呈現出熱帶異國風味的景色。
黃色的基督
黃色的基督
這幅畫是參照離阿凡橋一公里的特雷悔多教堂裡的一個木製的彩色耶穌受難像畫成的。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奧維的瓦塞河畔
奧維的瓦塞河畔
在梵谷的畫中,顏料塗得很厚,常見到互補的顏色放在一起。梵谷筆觸有力,他畫陰影和反影不只用黑色,還加上了各種顏色的組合,並給人物畫上輪廓,讓他們從中突顯出來,構成強烈的圖案。
春
春
這是最晚年的四季四部作品當中的一幅,
在這四部當中,是幅特異之作。
米勒大多將其對自然的專念表現在農民身上,
唯獨晚年的這幅畫,正面接近自然想斷定自然的神秘。
仿米勒的初學步
仿米勒的初學步
對梵谷來說,米勒是「偉人中的偉人」。梵谷總是想模仿米勒作品中的「真實與單純」。他甚至稱呼他為「米勒老爹」。他覺得在米勒的藝術中,可以看到被他自己稱為「寶貴珍珠」的人類心靈。
梵谷認為這幅畫可能會被掛在育嬰室中,因此在這幅畫中他選用了粉嫩的色彩來做畫。
仿米勒的初學步
仿米勒的初學步
對梵谷來說,米勒是「偉人中的偉人」。梵谷總是想模仿米勒作品中的「真實與單純」。他甚至稱呼他為「米勒老爹」。他覺得在米勒的藝術中,可以看到被他自己稱為「寶貴珍珠」的人類心靈。
梵谷認為這幅畫可能會被掛在育嬰室中,因此在這幅畫中他選用了粉嫩的色彩來做畫。
星夜
星夜
這幅畫的主題獨特,也因畫中流露出濃烈的情感而出名,畫中崇高的宗教熱誠,使其成為十九世紀最傑出的宗教畫之一。雖然這幅畫的含意不明,但還是有很多人覺得這是梵谷最好的作品。
播種者
播種者
這幅畫的播種者以隆起的大地為背景,
特別誇張上流階級對貧民階級的專橫,
藉以加重由危機思想宣傳所造成的憤激。
麥田群鴉
麥田群鴉
梵谷奔放的筆觸把大塊藍色與穿插著紅綠條紋的金黃四種顏色組合成一首不安的交響曲。即使有人覺得「麥田群鴉」裡的暴風雨是梵谷死前的惡兆,但他自己卻把金黃色的麥子看成對生命的肯定。在寫給弟弟的信中說到他在這鄉間發現了「健康和復元的力量」。
藍色二號和藍色三號
藍色二號和藍色三號
在米羅的繪畫中,顏色佔了很重要的地位。紅的、綠的、黃的,所有很明亮的顏色,他都會巧妙的搭配排列在畫布上,讓大家覺得畫面很豐富。但是,《藍色系列》這三幅畫就不太一樣了。整幅畫布,背景只剩下天空的顏色,和一點點的紅與黑。
麥田
麥田
梵谷也畫些藝術作品的素描,在他的素描中,白紙本身就代表了光線,因此他必須留出不上墨的地方。最暗的區域就是粗線條畫得最密的地方。
絲柏
絲柏
在這幅油畫「絲柏」中,幾乎每一平方吋都有圖案,漩滑的圖形使得這幅畫充滿了活力與律動。
梵谷將所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渦形,他以這樣生動繽紛的活力畫出天空和地面 。他又找到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他對大自然的讚嘆。
拉克羅的豐收
拉克羅的豐收
梵谷在一八八八年六、七月間經常漫步在阿羅附近的鄉間,他發覺拉克羅的田園「像大海一樣美麗浩瀚」。
梵谷想記下這片土地,因為他對它有很特別的感受。他想像自己是居高臨下,用這樣的方式來作畫。高處的視點使田園彷彿伸得比實際看到的還要遠。
美麗的鳥向這對戀人闡釋未知之事
美麗的鳥向這對戀人闡釋未知之事
在米羅的畫裡面,不但有真實世界的物體,也有想像的景物。我們在這幅畫裡面,彷彿可以看到熟悉的動物,可是又和日常生活看到的不一樣,這是因為米羅把日常生活常見到的景物加以想像,再把它畫出來。
夜間露天咖啡屋
夜間露天咖啡座
梵谷採用了鮮明的色彩來表現城市深夜中的露天咖啡座。整幅畫中找不到一點純黑色,全都用深藍、紫色和綠色來描繪。甚至連影子也都是用許多的顏色融合而成的。
向日葵
向
日葵
當梵谷第一次看見了向日葵時,便非常仔細地把它畫下來。每片都朝不同方向伸展且乾枯、尖銳的花瓣,與中央整齊的花蕊成對比在左邊這幅畫中,分別在桌子和牆壁以及花瓶的瓶腹都有一條藍色的線來區分不同深淺的黃色。 梵谷夢想用向日葵的畫裝飾他的房子,但希望每幅畫都不一樣,試過背景是藍色或黃色的,最後他覺得以黃色背景畫黃色的花,效果最好,因此一直採用這種組合。
「拾穗」
拾穗
逆光的人物,
落日的餘暉,
流暢沉靜的色彩,
平實的表現出收割後,
農婦拾取殘穗的景象。
1857 年
油彩‧畫布,54 x 66 公分
奧塞美術館,巴黎,法國
蒙特依農舍
蒙特依農舍
這幅畫裡,我們可以看到米羅不喜歡都市的浮華,還有他對小時候農村生活的懷念。對米羅來說,以農民的純樸真誠,把現實中農莊的景物畫出來,是最好不過的了。所以米羅畫出了他在農莊可以看到的一切東西:樹木、馬匹、農具,還有那隻對著月亮叫的狗。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
藝術無所不在
藝術連結站
畢卡索的連結站
米羅的連結站
米勒的連結站
梵谷的連結站
高更的連結站
藝術作品
關於藝術
藝術無所不在
新竹縣, 竹北市, Taiwan
藝術是無所不在的! 在人行道上的大理石雕像 在教堂的牆壁、天花板的畫 在美術館的名畫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網誌存檔
▼
2007
(25)
▼
12月
(19)
戴芒果花的大溪地姑娘
不列塔尼的風景
黃色的基督
奧維的瓦塞河畔
春
仿米勒的初學步
仿米勒的初學步
星夜
播種者
麥田群鴉
藍色二號和藍色三號
麥田
絲柏
拉克羅的豐收
美麗的鳥向這對戀人闡釋未知之事
夜間露天咖啡屋
向日葵
「拾穗」
蒙特依農舍
►
11月
(6)